欢迎光临北京化工大学校务(信息)公开网!

3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2015年行政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4-19

                         深化改革 重点突破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

——在第五届教代会、第七届工代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

 各位代表:

我受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委托,向教代会、工代会报告学校行政工作,请各位审议。

一、2015年学校工作的回顾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和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北京化工大学关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合改革发展方案》为指导分解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经过全体师生员工一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2015年5月26日,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北京化工大学章程》通过教育部2015年第22次部务会议审议核准,这将是学校的根本大法和总宪章。学校全面推进对各类规章制度、委员会及领导小组等的集中清理工作。共梳理自1997年至今的各类规章制度455项,集中清理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71个,学校新增规章制度57项,修订规章制度4项。

学校积极推进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科学制衡,保证不同部门、岗位及业务流程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完成了学校、六大业务和监督评价层面的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一年来,共召开党委常委会40次,校长办公会36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二)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保障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出发点,经过多次研讨,形成了学校“十三五”规划草案。具体内容将由陈标华副校长专题报告。

全面启动北京化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改革现有评价方式,以ESI国际评价体系为主要依据,加强对学科发展的规划与动态调整。继续实施“学科与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打造大团队,培育大项目和大成果。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教育教学工作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学校坚持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大学科交叉,确立了“人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完善了实践育人体系,建成的“全生命周期校内工程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依托学科优势设立了化工英才班、高分子精英班和应用化学优培班等3个精英实验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先后修订了3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三个领域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全校开设研讨课程79门次,增加了11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课程。全年开展了100余场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学术研讨活动。一系列的措施将显著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015年我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不同教育阶段的4名校友增选为院士。我校陈建峰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李玉良、张锁江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岳国君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构建了“大化工”工程教育体系。打破专业设置壁垒,探索工程教育的跨专业融合,把真实的工程体验融入到培养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化工领域“工业4.0”的领军人才。积极推进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中法工程师学院与法方正式签约,中德工程师学院也进入到学生互派的实质性运作阶段。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认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生物工程三个专业正在按照华盛顿协议工程认证体系的要求加强建设,迎接即将到来的工程认证。

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学校出台了《北京化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立项324项,获批国家级项目80项、北京市级项目115项;18名学生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奖,9名学生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奖,50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奖。研究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有146支队伍参加了“天辰杯”课外科技竞赛。

继续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在博士公开招考中试行了“申请—考核”制度吸引优质生源。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570人,创历史新高。组织了“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77所高校的187名优秀大学生积极参与。

本科招生工作成效显著。大力推行“北京化工大学知名学者高端科普系列报告”进中学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化工大学-高中化学/英语教师研修班”,开展了“带着我的大学走近你—我的北化我代言”活动,聘请了53个校友分会为“本科招生顾问单位”,组建了“退休教师招生宣讲团”等,极大的推动了我校招生工作。我校今年本科录取提档线与一本线分差值对应省份数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理工类一本线70分以上录取的省份7个、60分以上省份15个、50分以上省份21个。28个省市最低分数线平均高出一本线 60.8分,相比去年提高了15分,文史类一本线40分以上录取的省份有7个,28个省市最低分数线平均高出一本线 34.4分,比去年提高了8分。

2015年,全日制本科生招生3811人,全日制研究生招生2088人(其中博士生207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62% ,研究生就业率为95.70%。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701人,全日制研究生6430人(其中博士806人),高职生3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4976人,学历留学生461人。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学校继续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入选者2人、国家 “千人计划”青年学者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得者2人等。学校全年新聘教职工114人,共引进各类人才29人,其中外籍特聘专家6人(其中包括短期来校工作者4人)、B类及准B类人才6人、C类人才3人、青年优秀后备人才14人。逐步形成了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英才为中坚力量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加强各类教师培训,组织30名青年教师进行暑期工程实践培训,公派出国留学46人次,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学科前沿讲座。同时,学校还建设和启动了教师网络培训平台。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学校发展建设需要,调整部处职能,新成立了“服务中心”,调整了“规划与法规处”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服务、规划与制度建设。完成了新一轮行政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建立了“职务职级并行”的管理队伍聘任体系。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在多岗位交流锻炼,在新一轮行政管理岗位聘任中,共有73人完成了部门间轮岗交流,超过聘任人数的40%,极大的提高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完成了343名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员职级认定工作。

为配合国家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经多次与教育部沟通,顺利完成教职工薪酬以及离退休人员退休费的核定发放工作。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13家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北京市持续5年每年1亿元经费支持其中不低于70%的经费额度要用于国际创新人才的聘用、国内创新人才资源的整合。中心采用学术团队制度,以任务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聘,通过高薪酬、特殊政策等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到我校开展工作。该中心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新成立的能源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在校-院两级的权责和协议框架内自主决策学术方向、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各项学术事务。学院实施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制度,并逐步实现教授队伍薪资水平、管理制度、工作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化。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经费预算制、目标考核制和协议工资制等特殊政策。学校全球招聘能源学院院长,最终聘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戴黎明教授为能源学院院长。

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智库建设稳步推进。学校紧抓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积极推进学校“三权”试点改革工作。在制度制定、专利成果组织与转让、学科性股份公司设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山东威海、河北沧州和河南济源等地成立了技术转移分中心。“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三个智库共召开国际和全国性行业领域会议十余次,扩大了影响力。

2015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总额为64573.88万元。其中竞争性科研经费52574.8万元(纵向科研到款经费37399万元,横向科研到款经费15175.8万元)。2015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99项,资助额度总计8008.5万元,创历史新高。

2015年,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其中张立群教授领衔的“节油轮胎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校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3项,这是我校首次获得省部级社科奖励。全年共有科技成果鉴定6项,申请国家专利500项、获授权432项,2015年授权专利数排名全国高校39名,SCI收录论文1433篇,CSSCI收录论文41篇、SSCI期刊论文5篇。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学校积极推进全球合作网络的建立,持续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2015年,我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滨河分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13所国外大学新(续)签订了校级协议。并积极参与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相关活动。

学校的4个“111”引智计划进展顺利,并开展了第三学期国际化课程项目,支持了20余位海外专家在小学期来校讲授为期1-2周的本科生国际化课程。截止到2015年底,我校共有在职长期外籍专家19人,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与美、英、法、意、韩等国家高校与教育机构开展合作,签署了10余个教育项目合作协议。与美国石溪大学合作举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项目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新申报北化-热那亚工业设计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进“中意设计学院”与筹划和准备工作。目前,我校共有教育部批准的合作办学项目3项,年度招生规模达170名,目前合作办学在读学生209名。

2015年,我校接待国(境)外长短期专家来访共计576人次,教师出国(境)访问共计185个团组、352人次(2014年306人次),其中参加国际会议176人次。共引进国外课程32门,优秀教材近40部,教学大纲近百份。

(七)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

2015年12月25日,新校区取得了《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学校依法取了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标志着我校的新校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校区建设具体情况由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李新军同志做专题报告。

(八)条件保障

2015年,学校教育基金会获得捐赠合同额2559.93万元,申请并获得国家财政配比967万元。我校教育基金会已接受社会捐赠累计达9052.52万元,累积获得国家财政配比7711万元。

学校还积极进行了西校区综合治理和维修改造工作。完成了学生公寓、教学楼、体操馆、运动场、停车场等十四个项目的施工任务,保障了9月份工业设计和艺术媒体等专业学生的顺利入学。东校区环境提升改造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学校继续加强产业管理,制定了《北京化工大学学科性股份公司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对32家校办企业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并及时上报教育部。投资公司上缴学校年度利润达240万元。

二、学校财务状况

2015年学校财务运行状况良好,学校收入总额为18.28亿元,支出总额16.96亿元,新增资产总价值11378万元。全年学校三公经费支出共计193.1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52.87万元,公务接待费78.89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1.36万元。具体情况由李晓林处长做财务专项报告。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2015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型大学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我们还应清楚的看到,学校在综合改革、办学空间、“双一流”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困难和不足。

(一)随着综合改革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学校已完成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但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综合改革,尤其是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度改革。希望教职员工能够理解学校改革迫切形势,上下一心,瞄准问题、迎难而上。

(二)“双一流”建设任务艰巨

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按照ESI的统计,目前我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继续保持在ESI排名的前1%;根据其在2016年初和2015年初公布的数据,这一年间,我校化学学科的排名由198上升到149,材料学科由193上升到158,工程学科由586上升到528。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校缺少进入1‰的顶尖学科,缺少进入前100名以内的学科,进入前1%的学科数量也较少。顶尖学科不突出,没有形成优势学科群是我校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新校区一期建设完成前,办学空间尤为紧张

近几年学校通过内部挖潜,办学空间上有所改善,但是远不能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办学空间不足与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在新校区一期建设完成前尤为突出,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能够与学校共同克服困难。新校区一期建成后,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新校区三期全部建成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空间的问题。

四、2016年度重点工作

2016年是学校的“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校综合改革将向纵深推进。

  ) 科学编制学校的“十三五”规划、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1. 做好“十二五”科学而全面的分析总结,实事求是的制定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力争在“十三五”末有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多科性大学格局基本形成,建成“10+N”个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培养若干个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形成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 坚持大化工发展特色,紧抓京津冀一体化、中国制造2025等机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聚焦重点问题,力求在关键核心指标上实现突破。

    启动“双一流”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学科建设

1. 全面启动北京化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以ESI国际评价体系为主要依据,加强对学科发展的规划与动态调整。

2. 继续推进“学科与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优势学科新增长点,加强原始创新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3. 扎实推进智库建设,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的新发展。

    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落实综合改革方案

1. 制定和完善各项实施细则,扎实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方案重点突破,精准施策。

2. 认真落实第二次教育教学工作会的各项任务和举措,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强化招生宣传,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3.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召开北京化工大学第十八次科技工作会;采用新机制做好“高精尖中心”的建设。

4.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端人才特区,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重点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5. 建章立制,确保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6. 统筹拓展学校办学资源,充分拓展西校区和东校区的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办学条件;改革办学资源分配使用办法,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动态调整。

    全力以赴推进新校区建设

1. 解决农村集体土地地上物补偿的遗留问题,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2. 完成新校区10个单体项目主体结构及二次结构施工,完成部分机电安装及室内外装修工作。

3. 完成新校区6个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招标工作,完成本年施工任务,将财政资金执行完毕。

   各位代表:

回顾2015年,学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型大学建设稳步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形势下,大学的实力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双一流”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让我们携起手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精准谋划学校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为实现“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